现在垄断的领域,也要尽可能打破垄断。
经济学从微观看,就是要追求企业利润最大化或个人效用最大化,从宏观看,就是要优化资源配置,实现全社会效益最大化。又如,目前提出的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目标,如果要实现,则需要花费更多的财力。
因此,今后城镇化推进的力度,将更多地取决于各个地方政府的债务管理能力。而全社会效益最大化的一个检验指标,就是看总投入与总产出之比。有数据显示,今年前11个月企业债发行总额达5713.53亿元,同比增速达191.9%,发行主体以地方城投公司、地方国有资产投资经营公司等为主。投入产出比是选择发展模式的核心指标中国究竟是搞中西部与东部均衡发展的战略,还是采取区域间不平衡发展的战略?要发展小城镇模式,还是要发展大城市化模式?究竟要靠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还是做强做大基础产业?有关这些争论一直存在,各有各的道理,但缺乏一个核心衡量标准。期间官方曾多次给出方案出台的期限,却屡次延期,至今仍被推后。
今后政府在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方面需要投入的资金将逐年增加,有关部门应该认真测算一下债务增长的速度和总规模了。例如,在西部某地修一条高速公路,其每公里的造价是东部的三倍,但车流量只有东部的三分之一,意味着这条高速的投资效益只有东部的九分之一。3.房地产调控的政策需要改善。
增长潜力不容怀疑,新增长点曙光初现尽管中国经济当前出现了增速下滑的局面,但增长的基本面没有变,中国仍然是一个居民平均收入水平相对较低、人均GDP不足6000美元的发展中国家,仍然拥有巨大的内部市场。第二,中国经济在未来2-3年之内仍然会保持8%左右的增长速度,因为这个时期正好是增长的调整期,新的增长动力不能完全取代老的增长因素。另一个因素来自中国内部。为给经济发动机补油,相关政策必须调整。
而中国房地产业经过了多年的发展,其价格已经远远脱离普通百姓的收入水平,房价问题已经演变为社会问题、政治问题,本届政府在其任期的最后一年坚定不移地调控房地产市场,目的就是要缓解房地产带来的社会矛盾。换挡必须补油汽车换挡中间必须补油。
2012年上半年的中国经济出现了预料之中的变化,即GDP增速下降,以及与此相关的一系列经济指标的下滑,包括工业增加值增速、财政收入增速、进出口增速都回落到了个位数,汽车销售出现了少有的5%以下低增长的局面。1.加快改革,引导民间投资更快地进入新的增长点。大体来看,相当于经济增长换档期补油的政策,应当包括三个方面。中国经济的第二个发动机就是居民消费。
各种出台多年的鼓励民间投资的政策,在今天必须要落实,比如说,石油、天然气等行业必须一个一个子业务板块地放开,再比如说,电网、天然气等一些基础性网络服务体系更应该考虑打破垄断,鼓励竞争,让部分有一定规模的民营企业进入。国内外的经验表明,网络之间的竞争不仅不会带来混乱,相反会大幅提升效率。中国经济仍然是一个学习型、赶超型的经济,在技术、管理、理念等各方面仍然要不断地向发达国家学习;同时,社会方方面面对当前的经济、社会和政治管理体制仍然不满意,中国仍然有巨大的改革的原始动力,最重要的是,中国经济两大新的发动机已经初现端倪。中国经济新的增长点仍然存在于城市化的推进、居民消费的升级尤其是服务性消费的上升,也存在于制造业的不断升级改造,还存在于绿色经济、循环经济的发展。
各种迹象表明,相关决策者们已经沿着这个思路开始出台各种政策,因此,中国经济这种增长减速的态势将会比较快地结束。然而目前的情况是,这一驱动力已经远去,今天的外部经济形势恰恰相反。
而这一切都需要由投资来拉动,问题的关键是,中国经济增长一半的动力来自于内部融资,也就是企业的自留利润,而企业自留利润大量来自于民营企业。投资者应该在今天坚定信心,及时抓住机遇,布局于下一轮的投资。
居民可支配收入的上升是中国劳动力市场出现大逆转产生的。这种公共消费型的投资既包括国土性投资,即防灾抗灾的投资、水系的治理、中小型水库的投资等,也包括对已经审批的大型公共项目的投资,其中高铁的投资值得恢复。中国居民消费的增速在2008年以来已经出现了快速提升的局面,增长速度超过整体经济的增速,消费占整体经济的比重已经出现上升态势。特别值得注意的是,绿色经济的投入和对环境整治的投入本身就是一种消费,应该由政府推动,且被纳入公共型消费的范畴,这种投入应该说对于整个宏观经济的发展是有利的。这种逆转就是低端劳动力开始出现短缺,其工资增长速度超过GDP增长,也就是说,中国经济的结构调整、收入分配等方面已经出现了不断改善的局面,这种改善是市场经济机制带来的,而不单是公共政策的功劳。中国经济过去十年最大的拉动力就是房地产,从金融的角度来看,房地产热带来了储蓄的大搬家,即,居民家庭把大量银行存款投入了房地产,而这部分存款又转向了相对少数的、在房地产开发中获益的投资者。
由于2011年8月美国国债信用评级下降而带来的第二轮金融危机的拖累,发达国家的整体经济再次陷入低迷,而且在整个2012年乃至2013年都可能延续低速增长的态势,由此带来的是对中国出口产品的需求难以快速上升。转型期的中国经济正处于换挡间隙,发动机的动力在变,过去高增长所依赖的欧美市场需求和房地产繁荣难再发力,城市化与居民消费两大增长因子尽管动力初现,但尚不够强劲,由此导致经济减速。
当前,旧的增长因素已经一去不复返,而新的两大增长因子尽管已经出现加速的苗头,但是仍然不能完全取代旧的增长动力,因此,宏观经济的运行出现减速的态势,而这种态势不应该引发自我实现的低增长的预期,为此,相关的政策必须调整,这相当于给发动机补油。2.短期内大力提升公共消费型投资规模。
因此,当前必须坚决地打破垄断、放松准入、创造条件、减税、简化审批手续,引导民间投资进入到上述领域。通过以上的三个措施,中国经济增速在下半年将会恢复,全年达到8.2%-8.3%的水平是完全有可能的。
进入 李稻葵 的专栏 进入专题: 经济增长 。未来增长可期综合以上分析,中国经济最有可能的前景是:第一,经过各种补油式的政策调整,中国经济在今年下半年会出现增长速度有所反弹的局面,投资者信心包括股民的信心届时将有所恢复。2012年3月5日,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要不断地完善房地产调控政策,完善的目标是要精准打击投机性需求。这就是说需要鼓励首次购房和改善房的需求,如果房地产价格回归理性的同时交易量能够回升,这对于中国经济的调整是有巨大帮助的。
毫无疑问,房地产的兴旺发达是过去十几年来中国经济增长的巨大动力。这种局面是可持续的,消费将成为中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发动机,原因就是这种消费的上升是居民可支配收入上升的结果。
为什么这么讲?中国经济过去的高速增长,无非依赖两个因素。但是,以上这两点在今天都成为阻碍中国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
用驾驶汽车来比喻,中国经济如今相当于变速箱换挡间隙的短暂空档期。一个是金融危机前欧美国家不可持续的繁荣,其逻辑是短期的信用扩张拉动了欧美房地产业的兴旺,带动了区内整体消费,通过全球化又拉动了世界经济的整体增长,使得中国进出口保持年均20%以上的增长率,贸易顺差曾经几乎占到了中国GDP的 8%
2012年又是各主要国家的竞选年,在竞选的压力下,各国政府不得不对中国的出口提出了种种限制政策。用驾驶汽车来比喻,中国经济如今相当于变速箱换挡间隙的短暂空档期。进入 李稻葵 的专栏 进入专题: 经济增长 。而中国房地产业经过了多年的发展,其价格已经远远脱离普通百姓的收入水平,房价问题已经演变为社会问题、政治问题,本届政府在其任期的最后一年坚定不移地调控房地产市场,目的就是要缓解房地产带来的社会矛盾。
中国的城市化率近来已经明显加快,每年有近1%的提速,快速城市化将成为中国经济的最大发动机。当前,旧的增长因素已经一去不复返,而新的两大增长因子尽管已经出现加速的苗头,但是仍然不能完全取代旧的增长动力,因此,宏观经济的运行出现减速的态势,而这种态势不应该引发自我实现的低增长的预期,为此,相关的政策必须调整,这相当于给发动机补油。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绿色经济的投入和对环境整治的投入本身就是一种消费,应该由政府推动,且被纳入公共型消费的范畴,这种投入应该说对于整个宏观经济的发展是有利的。大体来看,相当于经济增长换档期补油的政策,应当包括三个方面。
因此,当前必须坚决地打破垄断、放松准入、创造条件、减税、简化审批手续,引导民间投资进入到上述领域。一个是金融危机前欧美国家不可持续的繁荣,其逻辑是短期的信用扩张拉动了欧美房地产业的兴旺,带动了区内整体消费,通过全球化又拉动了世界经济的整体增长,使得中国进出口保持年均20%以上的增长率,贸易顺差曾经几乎占到了中国GDP的 8%。